时空虫洞存在性的实验方案和相关描述?
大家看的论文难道和他研究的论文不是同一篇吗?
目光在会议室中扫视了一圈,看着这些一脸迷茫的学者,徐川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随即,他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将其连接到了会议室的放映设备上。
很快,存在于他电脑中的论文投影到了会议室的大荧幕上。
将论文一直往下来,拉到了自己需要的位置上后,徐川看着投映到幕布上的论文清了清嗓子,开口道“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已经看过论文了,我就不过多的浪费时间在论文的解释上了。”
“这是引力波频率幅度符合ER桥稳定性方程的数学公式,其产生粒子符合全息熵守恒。”
“在我的论文中,时空虫洞的基础采用了爱因斯坦罗森桥(ER桥)的广义相对论解作为基础,结合霍金哈特尔量子时空泡沫理论。”
“在高能级的粒子对撞实验中,微观虫洞(普朗克尺度至费米尺度)可通过高能粒子碰撞短暂生成,并通过卡西米尔效应引入负能量密度以稳定喉部结构。”
“理论上来说,虫洞形成时伴随瞬时引力波爆发,其频率范围在我的计算中为1012–1015Hz。且粒子穿越虫洞可能导致信息丢失,类似黑洞蒸发或产生异常能量动量不守恒事件。”
“.而基于论文中的计算数据推测,在85135Tev能级的对撞实验中,粒子对撞的过程会生成拓扑缺陷(如磁单极子)或携带非局域纠缠的粒子对。”
“利用纳米束技术,我们可以将粒子束流密度提升至1036cm2s1,这完全可以通过动能量轨迹追踪探测器来进行追踪观察.”
会议室中,徐川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接下来的实验安排以及如同通过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来探测时空虫洞存在性的证据。
尽管这并不是对整篇论文的报告讲解,仅仅是针对其中研究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