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瞅了一眼,随后点了点头:“没错,斯坦福学院,正好在加州。”
李晓君考上斯坦福,跟海文的模式不同,因为京城工业学院不同于北大,北大的名字是金字招牌,在海外受到很多学校的认可,但是京城工业学院不一样。
不过她考上斯坦福跟李长河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说起来这都是老李同志的帮助,当然,最根源上,还是得感谢李家的另一位同姓前辈,就是跟杨阵宁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如今是米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的教授,79年的时候他来华授课,然后主动牵线中国科技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实现学术交流,并亲自从科技大招收了四名研究生,而中国科技大学正是中科院下属的直属院校。
因为这四名研究生在哥伦比亚大学表现的极其优异,考试中均取得了名列前茅的成绩,这一表现改变了米国大学对国内留学生的看法。
所以李政道继续在其中发力,除了不断地扩大哥大在国内的研究生招生之外,还联合其他大学,最终从80年开始,采用米国部分大学统一出题,统一招考的方式在国内一部分大学招收研究生,即CUSPEA计划。
CUSPEA计划有多家米国大学的物理系参与,包括斯坦福学院等多所学校在内的米国六十多家大学,现在每年参与的学校还在不断地扩张。
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家意义上的公派留学生,而是属于公派自费留学的一种,即国家组织考试,米国那边招收,国家协助出国。
除此之外,这些考上的研究生,每年还能获得该学校最低一万美元的奖学金,覆盖了他们生活学习和医疗等各个方面,据说这个奖学金也是李政道教授谈下来的。
而李晓君就是根据老李的建议,参加了CUSPEA招生计划,顺利通过了考试,拿到了留学的资格。
实际上李晓君通过了这其中好几家大学的录取,只不过跟老李商量之后,觉得斯坦福大学就在洛杉矶,而李长河的公司也集中在洛杉矶,所以才选了斯坦福学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