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扛在肩膀上走上了老君山。
“去问问,那个少年人是什么来路。”
“陛下,末将可以将人带来。”
“倒也不必。”
“喏。”
翌日,李道彦就送了消息过来。
李承乾喝着鱼粥,道:“说吧。”
“陛下,昨天在河边打鱼的少年人是住在老君山的,前几年这个少年来洛阳求学,被老君山上的李道长收留,那孩子喜读书,时常手不释卷,待年岁一到就去参加支教,以后科举入仕。”
李承乾迟疑道:“这少年人怎么求学求到了老君山?”
李道彦解释道:“此子十二岁时就读完了支教的课程,之后游学三年想要拜访各地名仕或者各处学馆,但其人面貌不好看…无人愿意收留,便寻到了老君山,李道长见此子天赋不错,就将他收入门下。”
“此子姓钟,让洛阳的官府查验过户籍,是终南山人,自拜入老君山之后,就时常下山帮助周边的乡民解决一些麻烦事,在各县的县官之间也颇有名气。”
李承乾追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传闻是因他住在老君山,拜师李淳风道长,周边村县称呼此子钟馗,至于他原本的姓与名,末将已让人去终南山查问了。”
李承乾揣着手,“不用了,钟馗?就叫钟馗吧,挺好的。”
“喏。”
住在老君山脚下的这段时间,李承乾依旧会在河边钓鱼,偶尔也会见到钟馗下山,早晨天刚亮的时候下山,每天黄昏时分上山。
过了十月,李承乾就离开了老君山,手中拿着一卷书看着,这卷书是洛阳各县的县官记录的,记录的都是钟馗相关事迹,大体上都是一些仗义出言或者是扶弱,照顾老人的行为,也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