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_34">他在台北待到退伍,又进了台湾师范大学学习,后来回国念研究生、博士,专门研究中国古典、元杂剧和左翼作家的作品。
1974年他写了一篇博士论文,叫《萧红评传》。76年,出版首部英文的萧红传记,系统梳理了她的生平与创作经历。
随后,他又翻译了《呼兰河传》《生死场》等作品,使萧红的文学价值被英语世界认知。
如今呢,葛浩文是美国很有名气的汉学家、翻译家,颇具权威性,后来陆陆续续翻译了莫言、贾平凹、余华等作家的作品。
“陈奇先生,你好你好!老早就想见你了,可惜没机会,我一天也是贼忙。”
“哈哈!”
葛浩文是个很热情的白人,开口就是东北话,陈奇一乐:“您的口音忒地道了!”
“改不少了!以前我一直觉得我说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都说我有东北口音。”
“没错,东北人一般都有这种错觉。”
二人就座,陈奇开门见山:“您是美国最权威的汉学家,感谢您将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我请您来,是想谈谈萧红。”
“哦?你想了解哪方面?”
“萧红和她的作品,在西方的知名度高么?”
“怎么说呢?”
葛浩文想了想,道:“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西方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知道萧红、研究萧红。在有本国译本的国家,萧红是有一定文学地位的,比如日本,日本学者很喜欢萧红的,一直努力推动她的作品走向世界。
还有德国,德国出版了《中国女作家萧红的三部曲》。
再有苏联,不少学者在做萧红的研究。
美国就是我在推动了。总体来说,她已经有了一些知名度,但还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