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回到了全楚会馆动笔写奏疏之前,先让游守礼把他和李成梁这么多年来往的书信取来,他需要确定辽东的许多情况。
李成梁是个大老粗,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这些书信,有助于张居正了解辽东情况。
书信很多很多,比如在发现查干湖的时候,如何打胖头鱼,如何把活鱼送到宫中等等。
胖头鱼是辽东给陛下的贺礼,皇帝两次下旨不要进贡活鱼,劳民伤财,但李成梁和侯于赵我行我素,最后陛下也只能由他们进贡活鱼了。
因为给陛下进贡活鱼,查干湖的胖头鱼才能卖到辽东、北直隶、山东等地。
皇帝吃过都说好,那自然畅销了。
皇帝南巡两次,沿途多了不知道多少皇帝吃过都说好的商货,万历贡面、万历贡酥、万历御饼等等,至于陛下到底有没有吃过,张居正都不知道。
皇帝到底吃什么,一天吃几碗饭,可是个机密之事,杨博当年都被陛下诘问,就这么好奇朕一天吃几碗饭?杨博惊恐难安跪地不起。
随军商贾,是一种大多数士大夫都不了解的生态,大明军征伐所获,最后都处理给了这些商贾,而这些商贾,也是垦荒的主力之一。
张居正又找了好多洪武年间的史书,参详了洪武三、四年制定的《中盐则例》,也就是开中法。
以盐、茶为中介,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开垦荒田等等做法,都是中盐则例的规定。
商垦、军垦就是洪武初年,太祖高皇帝设计的制度,这套制度一直有效运行到了孝宗的弘治五年。
“孝宗…”张居正查阅了关于开中法的所有旧案之后,久久无法平静,他真的有点一言难尽。
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对开中法做出了改变,提出了折色法,商人不用再长途跋涉把粮食等物运送到边方地区,只需要到盐场纳银就可以获得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