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自然是:凭什么是我?”
朱翊钧已经逐渐接受了顺天府最差这个结果,有个1已经很给面子了。
“什么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张居正面色变得极其难看。
陛下说的有道理,但不充分。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京畿之后,顺天府人口流失确实非常严重,陛下说的是实情,可是宣府大同流失人口更多,可宣府、大同府,都是百四。
京师这百一,说是京营强横、京师歌舞升平日久;说是京师人口流失都是流徙之民;说是迁徙富户富户都有怨气如此种种,这些理由都对,但不够充分,怎么看,这百一都没法交代。
这揭晓答案的一瞬间,完全不必担心皇帝胡闹了,也不用想什么克终之难了,京营驻扎的地方就已经是最不忠的地方了。
朱翊钧看着堪舆图觉得好玩,越靠近驰道、越靠近运河,应征者的比例就越高;
这么多年皇帝的努力,没有白费。
“其实这份堪舆图提醒朕了。”朱翊钧颇为感慨的说道:“万历十三年林辅成说,万历万历,万家皆戾,朕一脚把他踹到了南洋去,但今天看着这堪舆图,确实如此。”
“松江府这3,其实也不算多,先生,松江府可是大明唯一一个完成商品经济蜕变的,只有3,真的很少了。”
松江府的穷民苦力过得日子很苦,辛苦一天只能赚三五十个大钱,可即便如此,松江府穷民苦力的生活,已经是乡野农民无论如何都会羡慕,求之不得的安稳了。
按理说应征人数和总人口比例,也就是动员率,和生产力正相关,毫无疑问松江府的生产力极强,松江府的组织能力也很强,松江府的3和顺天府的1都不算高。
后世,工业时代,能把动员率拉到10甚至更高,松江府这3低于了大明农业社会的4,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