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乐造火器,用了足足一百七十多年!这些都已经不能称之为武器,都算是文物了!
趁着现在大明能攒下老本,就多攒点。
朱翊钧拿起了翰林院的一本奏疏,翰林院的老学究们,不是白吃朝廷的饭,他们最近破解了一大批的甲骨文的字义。
比如宜这个字,其实是切墩,就是把肉切好,然后挂起来;
翰林院奏疏,主要讨论的是教这个字。
教这个字,在大明士大夫解读是:上所施下所效。学问高的闻达者,向学问低的蒙昧者,展示、传授经验。
但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发现,教这个字,右边的‘攵’,其实是人拿着一个棍;左边下面的‘子’就是孩子;上面是一个‘爻’,爻是一种摆放草棍计数的方式。
所以教这个字的本来含义是:老师举着教鞭,督促孩子学习算数。
当破解了教这字的甲骨文后,翰林院的翰林学士们,由衷的有些迷茫了起来。
算学这东西好像自古至今都特别重要,甚至教这个字,都是教孩子学算学。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算学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成为杂学,学算学就是不务正业的呢?
甚至要王国光发动一场‘度数旁通’的变革,才让算学重新恢复到其本该的位置。
翰林院学士们首先就认为,这又是朱程理学造的孽,因为在朱程理学之前,唐朝的科举,也是有算科的。
但很快翰林院排除了这个答案,这不是主要答案。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究,翰林院发现,主要原因是宋明易代,导致大量算学的典籍散佚,在度数旁通这一变革之前,大明找一本《九章算术》都很困难。
胡元国祚不足百年,但文明的确出现了不连续,最终导致了算学的断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