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的真的很重要。
帝国坟场,大唐、英帝、苏帝、美帝,无不是威震世界的超级帝国,但最终都在帝国坟场里损兵折将、折戟沉沙,其实就是骆尚志谈到的为何而战的问题。
再强大的军团,不知为何而战的时候,也会战败。
戚继光也反复跟陛下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打仗想要彻底胜利,要有天时地利人和,但凡是有一样缺失,虽然赢了,也有灾殃。
骆尚志倒是给出了远航开拓和远洋部署的具体规划。
一营精兵驻扎开拓核心地带,比如金山国金山城,驻扎一营水师。
而开拓的主要战力,却不是这些水师精锐,精锐的职责是保护核心地带,开拓的主力,则是招募亡命之徒。
唯有如此,既能保证大明水师的军纪,士气,又能保证开拓之地核心区域的安稳,还能保证开拓的效率,亡命之徒本就凶悍,不把人命当人命看待,执行开拓,自然没有太多的道德负担。
“金山国悬于海外,距中土三万余里水程,波涛险恶,迥异近海。臣驻节于此,深感远征不易,其难有二,关乎根本,非止于刀兵。”
“一曰:天象困厄,士气易颓,人非铁石,皆有畏死恋家之情。士气倾颓,则兵无战心,纵有精甲利炮,亦难为用。”
“一曰:征战之由,将士茫然失措,近海御倭,保境安民,知为谁而战,故能舍生而忘死,死不旋踵。然金山万里之遥,霍皮部、红夷之属,与我中土军民何干?渺茫难及,不如眼前一粟。”
“有精锐驻根本,广募亡命敢死之徒之策,臣见识浅陋,所言或有狂悖,伏乞陛下圣明烛照,训示机宜。”朱翊钧挑了几句重点内容,念了出来。
骆尚志讲的很有道理,朱翊钧将他的奏疏下章到了五军都督府,让戚继光、陈璘等将领,提供更多意见。
“臣记得前几年,还在讨论客兵安置之难,有战招募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