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倍之,加倍执行导致了这一系列的意外吗?
宁远侯世子、京营副总兵李如松认为不是。
因为他想到了张居正总是讲的超组织现象。
只依靠各衙门官吏的默契,以一种集体默契、集体动作,来对抗朝廷政令的行为。
李如松非常非常厌恶文官,他在李成梁唉声叹气中长大,那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亲爹那么能打,还总是被为难,戚继光比他爹还能打,更加被为难。
万历元年进京遴选,李如松还因为敌视,和谭纶发生了冲突。
直到他跟着戚帅入文华殿廷议,在张居正解释之后,他才明白了,兴文匽武,也是一种超组织现象。
这种现象真实存在,孙奇逢这个案子就是如此,陛下派出京营,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必要措施。
只要陛下退一步,徐成楚必死无疑,对徐成楚的刺杀只会层出不穷,陛下只有激烈反应,才能让人畏惧;
陛下只要退一步,反腐司这个衙门等于白建,反腐大事,根本无力推行,那些乡贤缙绅因为天变做出的承诺,也会当屁放了,不会执行。
陛下如此这般大动干戈,就没人敢打那些个鬼主意了。
“你为什么不给衙役发俸禄?”李如松问了一个细节问题,孙奇逢要依靠这些衙役才能为所欲为,居然连俸禄都不给发。
孙奇逢下令封闭城门,县尉直接领着衙役投了。
“不给他们俸禄,他们也会自谋生路。”孙奇逢吐了口浊气,也没编排理由,银子的确都是他贪墨了,反正衙役会自己找钱。
请托题调、扣克规例、滥准词讼、派发属印等等都是知县、知府来钱的手段,大明官员一点都不穷。
李如松结束了审讯,上奏朝廷容城诸事。
朱翊钧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