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黎牙实看来,大明能够反贪,可以抓贪,甚至反贪能够被塑造为一种政治正确,正是因为这些家境极差的平民弟子,还能够一步步的爬到高位,掌控权力。
在漫长的人才遴选科举和仕途之中,能够保持忠心,忠于自己道德之心的弘毅士人,是朝廷不可多得的、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不可多得,大明也没太多这样的人,可再生,只要人才遴选机制还在,这种稀缺人才就可以一直出现。
哪怕徐成楚这个人,从此以后一事无成,甚至连京广驰道窝案都没办好,但只要徐成楚还在朝中,那就是一个榜样,引导着后人前赴后继。
进而,黎牙实有了一个奇怪的推断:朝廷应该极力避免身份政治,才能反腐抓贪。
万历维新的新秩序,不敢说万世不移,但维持两百年不失序,对于万民而言,就是天大幸事。
朱翊钧从里面摘录了两句,颇为认可的说道:“反腐司之利刃,非为某党某派而设,乃为天下蠹贼而悬。”
“徐成楚良才,起于寒微,全凭忠直骨鲠之气,持三尺法以问公卿。”
“彼既无显赫门第可倚,亦无丰厚家资可恃,唯以清名功业立身,故能无畏无惧,秉公而行。若朝廷用人,复拘于门第、科名、乡党之身份,则此清流活水必竭,反腐大事,终成无本之木。”
身份政治,就是毒瘤中的毒瘤,不仅仅是反腐,甚至是大明几乎所有政治,都该对身份政治严防死守。
整本奏疏里,最有趣的就是黎牙实和沙阿买买提这两个贵族,对养廉银这种风力舆论的态度,黎牙实说:臣与蒙兀儿国使沙阿买买提尝论此,皆哑然失笑。贪欲如壑,岂金银可填?
黎牙实更是直言不讳的说:贪腐竟成合理,则国法纲纪荡然,朝廷威严尽失,此诚社稷心腹之患也!
“送邸报刊印天下。”黎牙实《绝门户之见以固国本疏》得到了皇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