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的就是边军太强可能会造反的问题,但只要京营足够强横,边镇就不会藩镇化。
这一整套军事体系构建,都是建立在京营强横的地步。
“那就是了,陛下,臣不认同戚帅的强边之策。”张居正俯首说道。
大明国祚两百年,京营起起落落了数次,跟着太祖太宗皇帝征战南北,强大过,解散过,重组过,但自武宗之后,就慢慢衰弱了下去。
戚继光满是疑惑的看着张居正,他甚至没听明白张居正话里的逻辑。
“朕听明白了。”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觉得京营强横是一时的,一旦遇到了京营衰弱,边军强横,那大明就变成了晚唐。”
“陛下圣明。”张居正再拜,皇帝陛下果然听懂了他在说什么。
万历维新的京营是个奇迹,是陛下以十八年如一日辛苦创造出来的奇迹。
这个奇迹,能否在陛下走后,延续下去,没人能知道,边方糜烂就糜烂吧,总归不会闹到藩镇割据的地步。
“臣欠考虑了。”戚继光愕然,才赶忙俯首请罪,他有点想当然了,这也不怪他,谁让京营现在如日中天?
大明边军糜烂这么多年,显然是刻意为之,而不是缺乏振武良策。
“这个从长计议吧,先将边方有名无实的军兵转为民籍,让他们安心农桑为宜。”朱翊钧准许了奏疏的一部分。
裁军是是一定要裁的,但是否将九边精简成戚继光说的营兵制,得从长计议。
军屯卫所制度已经衰弱,从战争的主体退化到了兵源的地步,而戚继光提出的营兵制,是最好的取代办法。
戚继光这套营兵制是总结,其实从嘉靖虏变之后,营兵制就已经出现了。
不过是以客兵、私兵、家丁兵的方式出现,比如李成梁的三千家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