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具体哪件事、由谁去做、会怎么做,这六何是考成法后,群臣上疏谈到具体某件事要怎么改进时,必须要具备的六个元素。
如果连这六个基本元素都不具备,那这篇奏疏,就是缺乏恭顺之心,糊弄陛下。
这考科举,要写八股文,这考完了科举,都成了官选官的统治阶级,还要写官八股!张居正简直是坏事做尽!
但张居正也无可奈何,只能走这种形式主义,因为他在官场这么多年,他知道好多官员上的奏疏,他们自己都没看过。
这非常普遍,奏疏是笔杆子写的,斧正校对是师爷做的,这当官的,连看都不用看。
主官不看,笔杆子和师爷就开始敷衍了事,在万历初年,有些奏疏,一篇不到二百字的短文,就有五六个错别字,三四个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信实分析法和六何法,这种官八股,就是逼官员把上奏的奏疏看一下。
何人、何时,代表着朝廷可以随时对奏疏呈奏之事进行复查,一旦发现没做,那朝廷会追责,如此之下,官员自然要对每一篇奏疏都仔细看一遍。
凌云翼、周良寅的《官厂厘革积弊疏》从凌云翼回京后就开始草拟,一直到六月初,才完成了初稿,每一件事都有具体的人去负责。
“准行。”朱翊钧稍微犹豫了下,最终朱批了凌云翼的第二本奏疏,在皇帝看来,凌云翼这本奏疏,唯一有些问题的地方,就是他也在搞恩情叙事。
朱翊钧不反对恩情叙事,封建帝制之下,朱翊钧作为皇帝,除非他下退位诏书,宣布大明亡了,否则这恩情叙事就是必然,这太愚蠢了。
但他也认为过犹不及,凌云翼就做的就有些过分了,比如悬旗挂帜彰圣德,比如圣训每日诵读。
做的过头了,容易引起人的逆反心理,朱翊钧将其中比较过分的恩情叙事,删减了一部分,这篇奏疏立刻变得完美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