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块肉之所以小,因为本就属于他们,三级学堂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性,三级学堂是基础教育,长途跋涉异地求学,对于万民而言实在是太过于艰难了。
在这个驰道还没铺满大明全境,甚至连关键的南北大动脉京广驰道,才刚刚开始修建的年代里,出行的成本太高了,离开家乡,通常意味着一辈子不再回乡。
“但徐成楚担心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人才从穷困地区离开。”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王谦的法子很好,但是反对的力量过于强大,连先生都不太认可,而且在教育上,松江府师范学堂,依旧没有余力去支援偏远地区。”
王谦的法子好,但执行不下去,很容易变成肉食者的一厢情愿,况且松江府这地方都没完成丁亥学制的建设,没有余力,谈这个为时过早。
“徐成楚拿出了办法来。”冯保拿出了徐成楚的奏疏,呈送了御前。
徐成楚不是个贱儒,不是给朝廷提了问题,不寻求解决之道,他一直在思考,终于让想法成熟了起来。
朱翊钧看完了徐成楚的奏疏,连连点头说道:“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确实是个办法。”
徐成楚在奏疏里提议,如果来自陕甘绥、云贵川黔等偏远地区的学子,在上完了大学堂后,有志于并且愿意前往边远地区执教、戍边、教化民众的话,可以减免全部的学费,这种减免,在五年内,以俸禄的方式发放,并且给官身。
一般为五年为期限,在支边的过程中,额外给俸禄,考成上上,再给恩科进士。
徐成楚这个提议,主要是为了改土归流之意。
湖广,其实在大明就已经有了湖南湖北之分,湖南多土司,朝廷很多政令,都无法推行,改土归流,大量任命流官,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这个办法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愿意去的是少数。
解决发展不均衡的矛盾,在朝廷眼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