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头,为王崇古说句公道话。
西土城的匠人们,都认识王谦,山道上一万多的匠人,在不断的吆喝声中,慢慢的停了下来,王崇古是老王,王谦是小王,小王心善,每次去官厂,都会带一堆的东西慰问寡孤独废疾者。
在匠人心里,小王是个比老王更好的人。
“魏师傅。”王谦扫视了一圈,看到了这次动乱的主心骨,魏有山。
魏有山发明了水肥,获得过崇古进步奖,他以前是个西山窑民罢了,他脸上的皱纹和沟壑里,全是黑灰,手掌的掌纹和老茧也是黑的,写满了煤炭的痕迹。
魏有山走到了王谦面前,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王知府,有圣旨。”
魏有山现在是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常驻西山煤局,这次匠人下山,就是他一手策划的,他是奉了圣命。
皇帝在王崇古死后的第二天,就从格物院到了西山煤局,将京城发生的事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匠人们,而且还派了自己的弟子,四处和匠人们诉说,王崇古死后这些天,受的这些委屈。
之前的怒火已经积压在了匠人的心里,王崇古的身后名,真的很重要,那不是王崇古的身后名,那是官厂制度的兴衰。
这帮虫豸的目标非常明确,是把官厂折腾散架,通过风力舆论把官厂塑造成破铜烂铁,然后拼命的把这些破铜烂铁往兜里塞。
永乐年间住坐工匠,数个造船厂,围绕着海贸建立的官厂,都是这么消亡的,匠人们已经经历过一次了。
朝廷靠着官厂聚敛了太多太多的银子,王崇古若是真的被批倒了,工党就彻底倒了。
泥沙俱下,覆巢之下无完卵。
匠人们自然要考虑,以后,他们还能让孩子上工匠学堂,匠人们还能两个人做工,养活三个孩子吗?匠人们还能拿到开工银吗?
西山煤局大部分的匠人都识字,也明白一些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