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是戚家公祠,并非衙门筹建,而是百姓自发营造,朱翊钧的车驾停下了戚家公祠前。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义乌知县接到皇帝要阅视的消息,这是计划之外的行程,义乌知县甚至都没有把接驾的礼仪,完全准备好,皇帝就已经到了。
朱翊钧看着义乌诸多官吏,笑着说道:“免礼,朕就是过来看看,义乌发展的不错。”
义乌发展的真的很好,沿路走来,络绎不绝的车马上,载满了各种货物,家家户户的机杼声不断的传来,街边都是各种各样的工坊和商铺,琳琅满目的各色商货,让人应接不暇。
义乌抓住了万历维新的大风,扶摇直上,义乌的商税比例已经超过了九成,这个比例,比金华府府治金华,还要高一成,按照义乌目前的发展态势,恐怕要不了几年,义乌比金华还要繁华了。
“仰赖圣恩浩荡。”义乌知县邱俊池赶忙俯首说道。
义乌发展起来,和大明万历维新息息相关,义乌继仁和县后,第二个完成还田,这快速的激活了整个义乌的活力。
但也是有些坏处,农业是会跟手工作坊抢人的,还田本该让义乌的工坊里缺少匠人。
情况也的确如此,对于还田,义乌地方的势要豪右也曾犹豫,但最终选择了遵从朝廷政令。
大量缺少匠人的情况,是十分短暂的,很快,完成了还田的义乌,吸引了浙江其他地方的穷民苦力,这里有活干,就有饭吃。
邱俊池除了抓住了还田这个风口浪尖之外,作为一县的父母官,他抓住了另外一个大风,承兑汇兑。
大明在杭州府、宁波市舶司设有会同馆驿,可以承兑汇兑,而邱俊池在义乌设立了新的馆驿,只要拿着会同馆驿出具的银票,都可以在义乌采买任何商品。
义乌也是第一个完全认可银票的地方,白银拉来拉去不方便,还容易出事,银票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