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12">侯于赵对浙江还田积极程度,分成了五个等级,某种程度而言,皇帝可以按着名册进行抓人。
第一级,为忠君体国,人数最少只有一成不到。
大部分为多年的海商,他们不仅主动还田,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宣讲朝廷政策,对抗一些风力舆论,还主动游说同族、姻亲还田,游说一次不成,还要游说两次三次,并且最重要的是进行帮扶。
部分士绅对出海抵触,不是认为商贾低贱,不是认为出海是亡命之徒的选择,而是没有路子,既不知道怎么经营海贸,也不知道如何下手,看别人赚钱十分羡慕。
而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就做了这个领路人。
海商们集体推荐还田换到的船只,挂靠松江市舶司,而非宁波市舶司,宁波市舶司被普遍描述为,不是特别方便。
第二级,为圣德感化,这类人只有两成不到。
就是对还田、海贸持有观望态度,毕竟朝廷今天开海,明天禁海,这损失就不是亏可以去形容了,只要禁海,转型的士绅就只能做走私海商了。
经过游说、被人引领有了门路后,开始投献。
圣德感化,之所以和圣德有关,还是因为相信春秋鼎盛的大明皇帝的信誉,陛下说话是真的算话,这么多年,连陛下批注的四书上的承诺,都在坚决履行,更别说公开圣旨承诺了。
第三级,为左右摇摆,这类人最多,超过了五成。
不知道是不是要还田,不愿意跳出自己舒适圈,踏入前途未卜的领域,就选择观望,再看看,尤其是看看陛下的承诺,是否算数,答应的船证、船契会不会如期兑现。
这些船只全都是内帑、国帑、浙江地面共同给造船厂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只不过皇帝下章要船厂督造的价格,和民间的价格又不是一个价格了。
第四级,为被逼无奈,还田是不想还田的,但死也是不想死的,朝廷的刀子就悬在脑门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