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力我为,而是某种精密的机器才能实现。
“教授,你一年能够为医院节省不少纱布,我手里的纱布一开始就拿在手里到现在还没换。”宋子墨不觉得自己在拍马屁,旁边的人也没有这种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要是夸别人,多多少少会被认为有拍马屁的嫌疑,但是夸杨教授,哪怕真是拍马屁,也不会让人觉得有有半点拍马屁的嫌疑。
“没有计算过,要不你立一个课题,写一篇论文”杨平的手上动作没停,嘴上也时不时和助手们聊天。
“纱布使用频率与手术出血量之间的关联这个题目可以吗”张林是懂得抓住机会的,大佬们聊天的零零碎碎知识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个闲聊,但是对张医生和小五来说,那可是重要信息。
据说香港一位大富翁的司机利用平时旁听的信息指导投资,退休的时候也成了小富翁。
张林和小五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们很有自知之明,没有宋子墨徐志良这些学霸的智商,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只求捡点大佬漏出的汤汤水水,在医学界觅得立足之地,则心满意足。
“这样太肤浅,应该是纱布的消耗与手术后并发症的关联我最近统计过,止血纱布使用越多,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小五和张林是一对好搭档,不管是好事坏事都会凑在一起,他们以两个平凡的脑袋联合起来,想勉强跟上那些学霸脑袋的节奏。
“宋公子,你是看不上这种课题的,要不这个课题给我们”张林献媚地问道。
宋子墨一怔,他只是开个玩笑而已,这两个活宝真要拿这个题目做课题写论文真的假的“大的干不了,我们只能捡漏小的,普通的小课题过于平凡,很容易重复,所以我们只能剑走偏锋。”小五说。
“不研究拉钩了”杨平问道。
“哪能不研究,拉钩是我们的独门绝活,在研究拉钩的闲暇,也要研究一些其它的课题,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学术成果。”张林对自己在拉钩上研究成果非常自信,堪称全球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