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设施;中期(20352050)实现月球常驻科研;长期(2050年后)拓展至火星探测…”
这份白皮书内容很多,印刷出来的样本足有两百多页,区区一场发布会也只能概括一下其中的关键内容,而且几乎不包括具体的技术部分。
不过,也已经足够了。
客观上讲,华夏和美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成就积累完全不在同一层次上,突然给出如此激进的表态似乎不符合华夏方面的一贯习惯。
而大多数记者所关心的也并非具体细节,而是寻找能够拱火的机会。
因此…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许亮宏话音刚落,手臂如林般举起。
按照惯例,第一个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来自国内。
这一次,是《科技日报》的记者张明:
“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探索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华夏自身也陆续发射了嫦娥系列和萤火一号探测器,《战略》中提出的规划与之前的探索活动有何本质区别?”
问题显然经过精心准备,一方面是为了给发言人递话,另一方面也是带动现场的气氛。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
许亮宏的语气平淡如同机器人:
“之前的探测活动,无论是轨道卫星还是着陆器,都属于'快闪式'探测,只能在特定时间点获取有限数据。”他点击遥控器,大屏幕切换为一幅分级图表,“而《战略》的核心是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地外存在。”
图表上清晰地显示着四个渐进式目标:
“我们将持久性的深空探测活动分为四个层级:外星轨道空间站、外星科研站、外星基地和外星栖息地。具体到月球,我们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月球科研站一期工程,具备无人值守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