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即使导弹挂在机腹中线位置,也能明显感觉到额外的飞行阻力。”
稍微停顿一下之后,他继续补充道:
“操作手感…怎么说呢,就像飞机突然变沉了。”
王炜插话道:
“从刚刚收集到的数据看,这种阻力增加主要集中在亚音速阶段。一旦突破音障,情况反而会好转。”
常浩南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若有所思:
“这符合乘波体的气动特性,吻切锥设计重点优化了马赫数5以上的升力系数,在更低的速度,尤其亚音速下主要提供的是阻力。”
说完之后,又突然转向技术人员:“把飞行迎角和速度的关联曲线调出来。”
一名上尉军官迅速操作,几条新的数据曲线随之呈现出来。
常浩南盯着看了一会儿,然后走到屏幕前,拿起一根伸缩天线指向其中一条:“在亚音速,尤其是800公里每小时以下的范围内,带弹飞机的操控特性主要受飞行迎角影响,而非速度本身。”
他转向毕奉春和飞行员们:“你们看这里——当飞机在爬升过程中,虽然速度有所降低,但控制响应反而更加线性。这是因为较大的迎角改变了弹体周围的流场分布。”
毕奉春若有所思:“所以问题不在于速度本身,而在于飞行姿态?”
“正是如此。”常浩南肯定地说,“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改进建议。”
他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画了起来,
“第一,从我们弹药研制方的角度来讲,未来的导弹可以加装一个发射后可抛的整流罩,在亚音速阶段改善气动外形。”
他的画功这些年总算有了些进步,虽然还是很难称得上好看,但至少不至于在别人面前露怯。
“第二,载机方面…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