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
问题在此处戛然而止。
因为他终于在文件盒中翻到了《空间反应堆启动模块验证说明》。
翻开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貌似平平无奇的六边形横截面,其中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大概一百来根燃料组件。
本来嘛,只要是裂变方案,无论采用液冷还是气冷,其实在堆芯这块都大差不差。
但定睛细看之下,还是能发现一个本质上的不同——
“等等…”
彭觉先用最快的速度重新检查了一遍,确定并不是自己眼花了:
“你堆芯中子源呢?”
一般情况下,在反应堆物理启动的初始阶段,堆内的中子注量率非常低,不足以达到源量程探测仪器的量程范围。
因此技术人员通常会在反应堆堆芯中插入含有锎252等材料的金属棒,利用堆芯中子源将反应堆堆芯的中子通量提升至一定水平,使得源量程探测仪器能有效地统计出中子通量的变化,从而辅助堆芯启动。
刚才他说的岭澳核电站二号机组,就是这一类方案的典型。
然而,在眼前这张示意图上,却完全看不到相关的任何标注。
“这就是需要测试的关键部分了…根据钧天计划的原则,为了保证安全,空间反应堆在进入轨道之前应保持关闭,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临界状态。”
常浩南微微后仰,让自己的上半身陷入座椅靠背:
“而你知道,任何工程上的方案都有一个失效概率,不可能保证100可靠,唯一的办法是釜底抽薪,从原理上避免这种可能…去掉堆芯中子源之后,哪怕发射失败,反应堆浸没雨水或者沙子中碰巧达到了临界条件,也不可能实现自发临界。”
这个道理彭觉先当然懂,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