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xt_32">虽然跟火药还是有一定差距,不过,如果不把视野局限在作为“炮”的属性上,那么如此短的反应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可以跟电学元件储能相媲美了。
要知道,这只是能量释放速度而已。
电学元件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充能时间。
爆轰管当然也要充气,但却可以提前备好,等需要用的时候直接点火释放能量。
而电容或者电感要想实现长期稳定储能,则会受到很多限制。
如果说,之前马明伟关于大规模连续弹射系统设想还只是个概念的话,那么在刚刚听见韩陈峰汇报的时候,就已经真正开始考虑要如何实现了。
无人机集群作战的可行性暂且不提,这个设想的更大意义在于可以作为重型电磁弹射器的先导,对不涉及到储能和综合电力管理的相关技术,也就是单纯意义上“弹射器”的那部分进行验证,以分摊风险,并缩短整个项目的研发周期——
当年那艘从二毛港口拖回来的航母壳子如今已经基本完成整修,在歼11基础上研制一种舰载机对于如今的华夏航空工业来说也已经不是什么难度很大的事情。
但无论对于海军还是最高决策层而言,一种载机量仅有不到40架、使用滑跃甲板起飞的中型航空母舰都远远无法达到预期。
所以目前上级的计划是做两算。
总的原则是,船厂和设计部门的工作不能彻底停下。
如果电磁弹射器能在23年内完成技术验证并进入正样研发阶段,那么第一艘全国产航母将直接放弃滑跃甲板,并在1143.6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放大。
而如果电磁弹射技术长时间悬而未决,那么也不可能再回头去搞蒸汽弹射,只能先建造一艘整体设计与1143.6类似,只进行设备和部分细节修改的保守型号,先把队伍锻炼出来。
也就是说,他手头电磁弹射项目的进度,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