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吧?”
周燕如没有回答他的话,只是看着林朝阳背影,突然说起了无关的话。
“燕京文艺刚创刊那阵儿,人手少,可用的稿件也不多,那时真是惨淡经营。每到快发稿的时候,就像穷人家过年一样,一点抓挠都没有。
有时候逼急了,编委们就说:‘实在没有像样的东西,老赵,你来一篇吧’。
老赵从来不推诿,他说反正给稿费嘛,肥水不流外人田。
每回他都是喝一点小酒,吃一碗馄饨,在纸上画一些符号,再画几条纵横交错的线,然后笔不停挥,一气呵成,便是一篇杰作。”
在周燕如自顾自话的时候陈健功没出声,听的饶有兴致,他对燕京文艺还算了解,知道周燕如口中的“老赵”乃是小说家、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先生。
他当年也是燕京文艺的编辑,老舍先生去世之后他还负责过燕京文艺。
“登记当年就是这样赶出来的。”
周燕如说到这里,看向正蹲在长椅旁奋笔疾书的林朝阳,“凡才气过人之辈,多是能脱口成章。不提曹植七步成诗,如老赵那般,杯酒之间挥就一部杰作的作家已经是世上少有。朝阳啊…”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
林朝阳的情况她不好判断,她不敢说林朝阳的才思可以比肩赵树理,但至少可以肯定,他是有这个潜力的,毕竟是个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人,文字经历又不多。
周燕如的话没说完,但陈健功却听出了她对林朝阳的赞叹与欣赏。
他也是写小说的,完全理解周燕如的感受。他在创作时,为了某句话可能一憋就是几个小时,一篇文章翻来覆去的写,几天的功夫可能也就写了千八百字,横看竖看都不满意。
拿自己的情况跟林朝阳稍微一对比,便知道他的可怕之处,往往天赋不经意之间的闪光,就是天堑一般的差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