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相公今日入宫,应当是有着忠言,想要上奏的吧?”
“便请相公,无所遮掩,一概讲来,朕当洗耳恭听!”
韩维拱手道:“诺!”
“臣谨奉德音!”
然后,他整理了一下思绪,重新理了一下脉络,才接着道:“不瞒陛下,臣今日入宫,乃是科举而来!”
“国朝取士,以至公为准绳!”
“此盖列圣留心,请求曲尽,以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南西北之人,不问贫富贵贱,士农工商之别!”
“而聚天下英才,诸路士人,混合而一,唯材是举!”
“又以誊录编排糊名之法,使考官不知考生籍贯、背景、家族,于是无憎爱厚薄之心,以至公为权衡,祖宗以来,概莫如此!”
“故社稷安宁,天下太平!”
这些话,韩维是说得义正言辞,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大宋朝历代以来,不断改革科举取士之法的脉络,就是冲着公平两个字来的。
罢行卷、废墨义,最终选择黜诗赋而用经义取士。
本质上就是为了扩大统治集团的代表性。
使大宋朝的士人来源尽可能的多元化。
如此一来,就可以从不同阶层取士。
当然,赵煦知道的,所谓公平,只是统治者们,对外的说辞,是表象。
不然的话,若真的讲公平。
为何不废锁厅试、别头试这些给衙内们开的后门?
若真的讲公平,唯材是举,为何要给选人套那么多枷锁?
又是循资,又是京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