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头部,赚的盘满钵满。
文及甫甚至知道,好多汴京妇女,靠着几台太母车,带着家里的姑子、弟媳、儿媳等妇人在家纺纱。
一个月就能赚数十贯甚至上百贯。
太母车,因此被人称作‘铸钱机’。
于是,会做太母车的木匠、铁匠,也跟着水涨船高。
顺便,太母车的价格也随之大涨。
于是,开始有人来抵当所借钱购置纺纱机、原料。
到得如今,仅仅是汴京城城内,就恐怕有着数千台太母车。
城外的纺纱工坊内,也有数千台。
纺纱业的兴起,直接导致汴京厨娘、健妇的工价跟着涨。
过去一个月一贯多工钱的厨娘、健妇,如今没有三五贯,根本雇不到。
因为人家可以去城外做工。
甚至,胆子大的可以自己买一台织机,开始创业。
文彦博听着文及甫的回答,满意的点头:“善!”
“看来,汝在抵当所的事情上,确实是用功了!”
文及甫能不用功吗?
抵当所的买卖,可是日进斗金啊!
文彦博接着就问道:“那以汝之见,纺纱的作坊主和织户们,最要紧的东西是什么?”
文及甫认真的想了想,然后摇头,道:“儿愚钝!”
“敢请大人教诲!”
这不能怪文及甫,实在是在元祐元年之前,这汴京城只能有一个地方可以织布。
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