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万余贯,京师米盐钱、糖钱、棉布钱及元丰封桩库钱等总金银谷帛之蓄复又过于府库之蓄,边用不患不备,此臣所以敢辞大计之责,而愿守边也!”
李常的请郡,目的性很明了——请求戍边。
去西北,主持一路防务。
而且,从文字上看,他是打算到任后,要秣兵历马和西夏人做过一场的。
“这个李公择…看不出来,还是个鹰派!”赵煦拿着李常的劄子,靠到书房的坐褥上,眯着眼睛呢喃着:“心中怀着如汉唐一般,出将入相的野心!”
不过呢,这大宋的士大夫,似乎人人都有着一颗想要出将入相的心。
尽管,这些人多数嘴上都鄙夷着武臣。
甚至是蔑视着武臣!
对正常人来说,这可能很矛盾。
你怎么能一边鄙夷武臣,一边憧憬着自己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呢?
可对士大夫们来说,一点也不矛盾。
在逻辑上甚至是闭环的——我饱读诗书,熟知古今之事,平日涉猎兵法,知用兵之道,明天文地理之事。
尔等武夫,除了厮杀外,还懂个甚?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尔等武夫,若能听吾号令,从吾计策,焉能有败?
必是百战百胜啊!
所以,对士大夫们来说,若其领兵失败,那就肯定是——武臣跋扈,未能用吾良谋!
一旦成功,那自然就是——此皆吾运筹帷幄之功!
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当年元昊叛宋的时候,朝中好多人,都是弹冠相庆的——太好了!终于有吾辈一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