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xt_42">这里是“U”型盆地,离京都不远,有点类似于华夏的南阳盆地.反正防御北面的敌人差点意思,但确实能够自守,属于易守难攻而且内部适合搞种田的类型,天然就成了南北朝双方的缓冲区。
只不过现在兴福寺是分裂状态。
兴福寺的分裂,跟南北朝分裂不说如出一辙吧,也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自天平宝字元年慈训担任别当以来,数百年来,兴福寺的寺务都由“别当”(约等于主持)管理,而这个职位则是由一乘院、大乘院双方轮流担任跟南朝的大觉寺统和北朝的持明院统很像是不是?
而双方的分裂,则是因为到了现在的南北朝时期,代表了兴福寺这个大势力内部的不同利益集团。
兴福寺的武装势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做“众徒”,而另一部分叫做“国民”。
前者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僧兵,只不过是剃了光头的武士,而这些武士同样拥有着管理职位,管理着兴福寺的武装力量。
后者跟日本“国人(地方武士)”属于同一阶层,他们并非是僧兵,而是信奉各种本土神明的武士,在春日社等神社并入了兴福寺以后,进入了兴福寺的武装力量里。
一开始,兴福寺没那么强大的时候,这两派武装力量还能通力合作,被统称为“众徒国民”,但随着兴福寺日渐强盛,双方信仰不同,利益矛盾也变得非常尖锐了起来。
而这两派武装力量,很快就选择了自己在兴福寺的代表。
“众徒”也就是僧兵们,选择了一乘院。
而“国民”则选择了大乘院。
佛寺内部统治势力与武装力量的结合,很快就引发了更大的冲突。
于是,兴福寺分裂了。
北面一乘院的“众徒”僧兵们控制了奈良盆地的北部,与室町幕府往来密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