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139">而且,因为早春天寒的原因,更是很多百姓都没有柴火用,在家里冻得瑟瑟发抖。
在这个过程中,朱雄英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或者说,他处理政务,有着相当的水平.可能是继承自朱标?
而除了处理政务,朱雄英更着眼于大明对于高丽的长期影响,他带着金士衡等人,让他的文官班底如解缙等人直接指导,开始搞文化和考试方面的改革,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体系的改革,将来为高丽培养出一批批心向大明的“优秀人才”。
嗯,“事大主义”是个好东西。
实际上,自从元朝征服高丽后,高丽就不得不取消一切僭越、严格落实诸侯体制,明军到了这里,占领了开京,帮助王氏复国,高丽更是要发自内心地“事大”,而与“事大”相应的是中原王朝的“字小”,高丽“事大”愈是恭顺,中原王朝的“字小”也愈是宽宏,形成了“事大以礼”和“字小以仁”的一种互动。
而按照朱雄英的规定,高丽需在政治上向明朝称臣,奉大明正朔,使用明朝年号与历法,定期朝贡,并于节庆时遣使朝贺,高丽派遣的使节名目有定期的正朝使、冬至使、圣节使、千秋使及不定期的谢恩使、陈奏使、进贺使、进香使、问安使、告讣使等,统称为“事大使行”。
并且,高丽国王、王妃、世子必须经大明朝廷册封方为合法,并且其死后必须由大明朝廷主持祭祀,并赐予谥号,因此作为宗主国大明亦派遣册封使、吊祭使等使节,此外皇帝向天下颁布诏书时,也会派遣使节来高丽宣诏,在大明“天使”抵达开京时,高丽国王必须亲自前往西郊迎恩门举行盛大的“迎敕”仪式。
而且为了培养高丽的“精明”份子,朱雄英要求高丽王朝盛行“慕华”思想,许多事物都要模仿明朝,比如引入大明衣冠、以中国的儒家性理学统一思想,对于高丽来讲,要做到“虽在海外,三纲五常,中国一般了;敦行孝悌,遵守礼法,刑政法度,依着大明律条行;冠婚丧祭,依着朱子家礼行”。
而这种“慕华”思想既是事大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