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
而一旦这些河北籍的汉人或者是胡儿掌握了军权,那么接下来不管是养寇自重也好,故意挑起战端也罢,接下来就是不断地打仗,而打仗就需要募兵,为了图方便,中枢也就把募兵权放给了节度使,自己手里捏着财权,自开元二十五年以后,各镇节度使开始相继自行募兵,而后因为中枢内斗,为了拉拢边将,又下放了财权,最后就是安史之乱,以及从唐朝中期开始始终与唐帝国并存的藩镇割据问题了。
所以,逻辑就很简单了。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思考,现在虽然实际上勋贵已经承担了总兵官的职责,但并没有名分,而一旦给了总兵官的名分,并且把分片驻防的九边制度作为国朝的正式制度给确定下来,那么这些总兵官们,就实际上掌握了军权。
掌握了军权的总兵官,你猜还会不会听名义上的上级机构都司的指挥?
听个屁!
现在山西都司指挥得动傅友德吗?陕西都司指挥得动冯胜吗?北平都司指挥得动蓝玉(辽东行都司名义上隶属北平都司管辖,但实际上直接接受五军都督府管理)吗?
所以,有了名分,总兵官就是唐朝早期版本的节度使了。
节度使为了增加自己手里的权力,肯定会不断地在边境挑事,这根本不用想,屁股决定脑袋,有几个像是戚继光那种“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人?戚继光当蓟镇总兵的时候,修筑空心敌楼,完善车阵,搞的都是防御性战术,蒙古人知道啃不下来,干脆就不进攻了。
在边境挑事增加手下军队数量进一步要求财权和治理权形成独立王国,眼熟嘛?这就是李成梁以及他的派系走的路,可戚继光这种人注定是少数,玩养寇自重的李成梁才是多数,而李成梁的行为,除了没造反,其他跟安禄山、史思明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李成梁遗留下来的辽东将门,和藩镇有什么区别?
九边总兵制度,发展到了晚期,注定会复刻唐朝成为藩镇。
朱元璋对此,看的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