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能立竿见影,也就不会发生著名的“南北榜案”了。
嗯,刘三吾这位坦坦翁如今成了朱雄英的老师,要是运气好,还是能够躲过一劫的。
总之,朱元璋的决定还是很痛快的,从内帑里面支持一笔钱作为煤矿开采的专项资金,剩下的就由山西布政使司自筹,先把煤矿开采起来再说,至于以后是否要收归皇室所有,还是专门设置一个中枢下辖的提举司或者转运使衙门,如同盐务一般,那就看情况了。
从代北的煤矿出发,朱雄英的队伍,接下来去了大同。
镇守在这里的,是颖国公傅友德。
大同自古都是北方边境重镇,也算是个半独立的地理单元,只不过相对破碎一些,但不管怎样,这里都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哨,如果没有这里,那么晋地只能去守雁门关了,过了雁门关,就不再有什么像样的屏障。
至于大同东面的宣府,也就是现代世界的张家口,因为介于大同和北平之间,所以防区划分一直都比较模糊,比如之前徐达坐镇北平的时候,宣府就听北平的,而现在北平的军权分别在徐辉祖和朱棣手里,傅友德来了大同,宣府就听大同的了这种尴尬却又关键的地理位置,将始终困扰着宣府,基本上就是大同强势的时候,那就是宣大防线一体化,而到了北平强势的时候,就成了北平的西部屏障。
这里没发生什么太多的故事,大同城池坚固,靠近草原也有一定的贸易量,毕竟草原上的人也是很需要大明的商品的,譬如茶、铁锅等等。
而这里的贸易,并不是跟蒙古诸部做的,而是跟已经归附了大明的羁縻卫所。
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已经不再被大明视为对手,草原上现在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大明一时半会儿没精力再组织大规模的远征,或者说,也没那个必要。
但是随着攻守之势异也,每年秋天,就不再是草原上游牧民族南下打草谷,而是明军剽悍的边塞骑兵,成群结队地去草原上可持续性竭泽而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