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_184">徐安脸色一白,连忙解释道:“殿下息怒,下官在任期间,确实按照朝廷要求尽力减免了赋税,但无奈府库空虚,赈灾款项有限,加之今年春旱严重,百姓们的生活确实艰难。”
他其实想说,再过两月秋收就好了。
只是这个话,他实在说不出口。
这里有一点,那就是洪武前期,凤阳府确实是免了十年赋税,但后面只是减免,而不是彻底免除,毕竟官府也要运作的嘛。
所以,徐安也有徐安的难处。
“府库空虚?赈灾款项有限?”朱雄英冷笑一声,“那本王倒要问问徐知府,这些年凤阳府的赋税都去了哪里?为何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却拿不出钱来赈灾?”
徐安一时语塞,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深知,自己若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难逃责罚。
朱雄英见状,也不再追问,转而道:“徐知府,本王此行不仅是为了巡视地方政务,更是为了替凤阳的百姓讨回公道。你即刻派人调查府内官员的贪腐情况,特别是那些与地主豪强勾结、欺压百姓的蛀虫,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徐安闻言,心中一凛,连忙应承下来这位年轻的吴王绝非等闲之辈,他的命令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随后,朱雄英又走访了凤阳府内的几处贫民区,亲眼目睹了百姓们的艰难生活,他每到一处,都耐心倾听百姓们的诉求,详细记录他们的问题,并承诺一定会为他们讨回公道。
夜幕降临,朱雄英回到府衙,心中满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坐在书房中,提笔写下巡视凤阳府所见所闻的奏章,他们携带了一部电台,奏章的内容,会被直接发到皇宫去,明天就能到朱元璋的案头。
窗外月色如水,洒在朱雄英的脸庞上。
要想改变凤阳乃至整个大明的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终归是要坚持“事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