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都做不完这些事情,必须要等到下一批从大明本土出发的舰队抵达此地,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好消息是,淡马锡港的明军并不需要等太久。
在充分休整后,大明的第二次下南洋行动就要开始了。
相比于第一次最远只到达了占城国的沿海,这次下西洋舰队会走的更远一些,甚至淡马锡港,都不会是他们的终点。
而在大明国内,经过大半年的发展,也在京城周边,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并且改善了整个京城周围的交通运输网。
京城到江南,除了原有的长江航道以外,还有了短距离的铁路,以及水泥路。
一些机床,以及配合蒸汽机使用的老式发电机等比例模型,也通过阴阳炁海一并送了过来,只不过这些对于大明世界来讲还过于先进的技术,是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的。
苦修内力,自然是为了对外扩张。
整個洪武二十五年的基调,或者说主线任务,并不是巡视五京,也不是朱雄英就藩吴地,而是继续向南洋扩展大明的影响力。
而随着大明高层对于南洋局势的更深入了解,以及越来越多详实、可靠的情报传回来,对南洋各势力的判断以及对第二次下南洋战略的规划也逐渐清晰而全面了起来。
首先,是对于南洋各势力的判断,南洋地区虽然岛屿众多、民族繁杂,但主要势力可归结为几大类:一是以满者伯夷帝国为代表的强大王国,这些国家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与领土控制力,是大明在南洋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二是如三佛齐、暹罗等中等国家,它们或依附于大国,或寻求自保,态度多变,是大明需要谨慎应对的对象;三是众多小国或势力,这些势力虽弱,但在特定区域内拥有一定影响力,是大明需要争取或安抚的力量。
基于这些判断,朱雄英与大明高层制定了详尽的第二次下南洋战略规划。
当先的,自然是大明的拳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