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
“工业。”蓝玉咀嚼着这个词,“工业是个好东西啊,有了工业,咱们军队才有新的火铳用来进攻,才有压缩饼干吃,才有大炮轰敌人,才有新的水泥路和水泥墙。”
工业产品的生产里,优先级最高的就是军事工业的产品,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对于工业发展最为支持的,就是体验过了工业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军人。
所以明军的将领们,只要是体验过工业带来的便捷,以及对他们火力的加强后,一般都会强烈建议五军都督府——多搞点!
为此,五军都督府甚至从自己独立的财政系统里,拨出了一些经费,用于支持新一代的火铳的研发。
嗯,相比于户部的窘迫,其实五军都督府相当有钱,毕竟二百多万明军里,其实有一半都可以视为屯田兵,军事训练在一年里比重不高,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种田。
而这些粮食产出,作为最通用的财富,自然五军都督府也有份。
“明年是不是就要升户部尚书了?”
蓝玉忽然问道。
这个问题,不算什么秘密,从郭桓开始,傅友文就是户部的二把手,到如今都多少年了,资历早就够了。
不过,不管六部尚书怎么换,这位尚书之下第一人,却始终岿然不动,稳坐泰山,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尚书还要有权柄。
而之前的试户部尚书杨靖,在试用期结束后,倒是没有脑袋搬家,而是被调往了交趾布政使司担任左布政使。
这里有个冷知识.一般人的印象里,似乎布政使是比尚书级别要低的,这在明清两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也是事实,但不包括洪武朝。
洪武朝的左布政使和尚书是同一级别,都是正二品。
因此,经常会出现某个尚书被调往地方担任布政使,或者某位布政使调回京担任尚书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