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他对身旁的军机大臣王景说道:“转送给吏部。”
典史,不入流,九品之下的官员。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正四品。
好家伙,别人是连升三级就了不得了,这是直接连升十三级!
就算冯坚没几年可活了,这也是能载入史册的大赚特赚了,毕竟这种级别的官员,死了一般是会再往上追赠的,而不管是实际利益还是对于家族的振兴,那都是实打实的。
朱雄英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没说。
反正自从胡惟庸案和郭桓案以后,洪武朝这种骤然拔擢的事情,也不少了。
朱元璋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大批的废黜、骤然的拔擢、漫长的试官,来造成整個文官集团的不稳定,就像是把一个塞上了盖子的半瓶水,先是往上晃,再往下坠,最后左右猛摇一样。
文官的不稳定,对于当前的皇权来讲,才是最优解。
因为从本质上,朱元璋就不是靠文官来进行统治的,作为开国君主,他是依靠武臣来统治国家的。
所以洪武朝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武臣被大规模清洗,这才会造成江山动荡。
而如今的明初,文轻武重,不管文官怎么不稳定,只要勋贵武臣们稳定,那这个江山就乱不起来。
实际上朱元璋的这种做法,也确实很有效果,文官长期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里,最顶层的那批文官,也就是六部尚书,经常是一两年就会被更换,换的快的,甚至半年就没了,所以朱雄英根本就来不及认识这些最顶层的文官,可能刚混个脸熟,人就没了但你以为这对于其他文官来说是坏事吗?可不是。
小九卿们,可都是盼着能荣登尚书宝座呢,毕竟除了那遥远的三公三孤以外,尚书才是文官们实际上做到“位极人臣”的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