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既有内廷的鼎力支持,也有户部的默默付出,都是为大明效力,为陛下分忧,又何必分得如此清楚呢?
朱元璋作为皇帝,跟内廷的那些宦官考虑的当然不一样,是从整个大明的角度出发的,再加上内廷确实在洪武朝也没什么地位,所以这件事情也就定下来了,而具体扣除支出以后,贸易赚了多少钱,还得仔细盘盘账。
而朱雄英,则是作为朱元璋委派的监督人,来看着户部和内廷盘账。
因为每笔支出和收入都有记录,所以哪怕里面有很多货物,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变现,但大概的预估还是有的。
今天盘了一下午,算是盘完了。
“殿下,此次下南洋,收获颇丰啊。”
傅友文放下账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指着账簿上的数字,一一向朱雄英汇报着各项收入和支出。
朱雄英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喜悦。
收入,近百万贯!
这还仅仅是从安南国和占城国,一次官方海上贸易的收入,不算从清化港登陆明军掠夺的战利品。
而如果先不把造舰成本计算在内,计算货物的购买成本,以及运输成本,还有人员开支的话,利润还有五十余万贯。
而接下来也是有支出的,譬如舰队的整修、武器的保养、将士的奖励、下次货物的购买,这些都扣除掉,剩下的利润,也足有三十余万贯。
看起来好像不多,但如果排除掉战争的干扰的话,那么其实这种赚钱效率,是极为惊人的,毕竟大明的商品对于安南和占城,甚至是真腊、暹罗这些国家来讲,都是必需品。
再加上安南国有三百多万人口,占城国有二百多万,真腊国有将近二百万人,暹罗国有三百多万人口,这加起来就是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市场,堪比日本而且这些南方的国家还没有日本那么不好打交道,经过大明的武力教育,现在都变得非常恭顺了,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