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连横的手段,便可形成合力,最终对满者伯夷帝国形成包围之势。”
朱元璋没说的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但当年秦灭六国,又何尝不是用耐心一点点堆积起来的呢?
只不过对付一个骤然兴起,短时间内靠武力统治了诸多岛屿的满者伯夷帝国,难度完全不在一个水平就是了。
大明甚至不需要像征安南一样亲自下场,只需要用外交和经济的手段,来影响南洋的局势,就已经足够了。
所谓“战后之战”,这些在征安南之战以后,发生的连锁反应,朱雄英早就已经在脑海里想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的下南洋计划,第一步,是加强与周边小国的联系,通过外交手段和经济援助等手段,逐步赢得这些小国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也要派遣精干的探子深入满者伯夷帝国境内,了解其军事布局和内部矛盾等信息,为将来的事情做好准备。
第二步,是利用大明的远洋水师优势,逐步蚕食满者伯夷帝国的势力范围,先从一些孤立无援的国家入手,伸出援手,逐渐扩大大明的势力范围,加强与其他潜在盟友的联系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对抗满者伯夷帝国。
第三步,是当大明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与满者伯夷帝国展开决战,利用大明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精心的战略布局,一举击败满者伯夷帝国,确立大明在南洋的霸主地位。
而这种决战,一定是水师决战,下南洋给大明带来的财富,同时也能够加速大明造舰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而且随着大明的工业能力不断提升,再加上搞钱速度的增加,大明的远洋舰队规模只会逐年猛增。
毕竟哪怕是刚刚造了初步计划中的十分之一多一些,大明舰队就足以横扫包括安南国在内的这些南方邻国的水师了,而即便是南洋的那些国家,因为地理因素的原因,水师在军队里面的占比更大,也一定是比不过大明的,毕竟大明不仅舰船的吨位越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