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唐植桐一愣,机械的名字从一个满口黄牙的社员嘴里蹦出来,多少有些不太搭调,他是从哪儿听说来的?
“对,收割机!”满口黄牙的社员抬手向西一指,满脸期待的问道:“人家南郊农场、团河农场、红星人民公社已经实现了农业四化,天旱有水,收麦有收割机。现在这边也成了农场,应该也快了吧?”
(图为1959年红星人民公社天恩大队正收割小麦)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唐植桐挠挠头,所谓农业四化指的是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高产化。
社员说的这几个农场、公社,唐植桐都有所耳闻,其中南苑农场的来头最大,其他几个也肩负着不同使命,人家起步早、位置高,能初步实现农业四化很正常,可这个农场…
“哦。”社员听了唐植桐的回答,有些失望,隔壁红星公社不光产量多,社员的生活水平也高,干活都不穿带补丁的衣服呢,而自己这边不干活都得穿补丁裤,什么时候才能过上那样的日子?
唐植桐看到社员失望,在心里叹了口气,与其说社员期盼收割机,不如说社员对美好生活有着憧憬和期盼。
追求美好生活是本能,但实现过程中牵扯到的问题有很多,尤其是在资源配置和发展水平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再往深了想,就是三大差别,但三大差别没有那么容易消除,莫说是现在,就是几十年后,依旧有人挥舞着镰刀割麦。
恐怕这边社员的期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实现。
唐植桐把麦捆全都卸下来,拿上草绳,把独轮车的绳子收拾一下,推着车,和余英一起往回走。
“小余啊,下午干活不用那么拼,还是要注意身体的。”回去的路上,唐植桐好心的提醒余英,余英这姑娘干活太拼了,一早上的功夫,愣是套了割麦第二名的职工两圈!
“额没事,额吃得消。”余英朝唐植桐笑笑,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