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传统了属于是。
“嗯,你们的考虑很周到,那我们就放心了。”一直在问问题的同志笑道。
对于海洋天气有技术和经验的,不止是我们,甚至应该说,花旗人比我们还熟悉和清楚,毕竟在海上的年头比我们长,船舶比我们多,经验比我们要丰富。
“一天之内,台风应该在这个位置就会消散。”一位花旗人不停的比对着手上的台风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一架水上巡逻机。但是他们除了台风数据之外,对于台风以西的情况是完全不了解的,穿越台风太过危险,而绕过台风的话距离又太远了,水上巡逻机想要飞到台风够不着的高度,又有些困难。
“东方人在什么位置?”一位花旗指挥者转头问旁边的参谋人员。
参谋人员摇了摇头:“不清楚。”
“不清楚?你们的意思是,要我们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制定一天之后的行动细节和要求?”指挥者对于这件事情极为愤怒:“我知道水上巡逻机过不去,但是我们部署的U2呢?U2的飞行高度足以跨过这场台风!”
“指挥官先生,U2在对方手上,可是损失了不少。”属于是给弄出阴影了,实际上侦察机的问题就在这里,一旦对方有可靠的防空力量,高空侦察机的生还机会极小,特别是飞不快的那种,本来就没什么机动能力了,还飞得慢。
在这一点上,反倒是以同时期的主流主力战斗机改装的侦察机反倒是有一定的机会,毕竟防空是需要反应时间的。
花旗佬的RF104、我们的八爷侦察型、白熊的狐蝠侦察型,都是这么个情况,这几个型号都是相对飞得又高又快的,如果抛开几乎没有任何机动能力的飞行铅笔RF104的话,后两者甚至还能靠着战斗/截击机的底子在一定的高度和速度范围搞一搞机动。
“他们是用的S75,那个导弹不可能放到他们的任何一条船上!而且他们的战斗机在这片海域油量裕度很小,难以发起对高空飞机的拦截。”指挥者不是傻子,甚至应该说,他对于具体的业务非常精通,应该是从基层一点一点干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