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高振东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而且极为粗暴。
砸,用资料砸!
高振东砸出来一整套顶底复吹的工艺资料,甚至不只是纯氧顶底复吹,而是可以使用保护气的顶底复吹方案,虽然比较粗,一些细节并不明确,但是已经足够同志们轻松开展工作。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工艺的流程设计、炉子的结构、冶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气体的选用、冶炼中的反应过程等等。
至于喷头多粗、要布置几个、用什么材料、流速多少这些细节问题,京钢厂的同志有的是办法去解决,解决不了也要解决,否则都不好意思和高振东打招呼。
同志们都有些好奇这东西怎么来的,高振东简简单单一句“我抽空分析的,没有实践过程,所以难免有缺陷,具体落地还需要同志们做细节调整”就对付过去了。
抽空…同志们觉得脑袋上青筋有点冒。
但是还不能不服气,人高总工分析的这一套东西,虽然他很谦虚的说没有经过实践,但是不需要实践的原理、理论等部分,一眼看上去一点儿毛病没有。
看了这套技术,京钢厂的同志总算是明白为什么高总工不在上一次就把这个拿出来了,上一次是对转炉炉龄的改进,而不是改进转炉的整体结构。
而这个顶底复吹要对转炉进行彻底的颠覆性改进的,短时间根本完成不了。高总工的安排很合理,先解决寿命问题,让各大钢厂能有转炉用起来,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或者说,搞个新炉子!
再结合刚才高总工说有“两个技术”,看来这个新炉子上面,高总工寄予厚望啊。
“高总工,您刚才提到两个技术,这是一个,那另外一个是?”范厂长算是代表同志们问出了他们的心声。
高振东没有直接回答,依然是先问问题:“范厂长,你们现在转炉炼一吨钢,消耗的水电风气等能源的总和,折算成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