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垂发的直径做大一点,就好像是发射筒里装小发射筒,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做成冷发射,又可以利用大直径垂发的空间,在筒内直接布置燃气通道做成热发射,甚至能把小型的弹几枚放在一起,放进一个垂发筒内,这样不需要更换发射装置,技术进步了,弹小型化了,自然而然的火力密度就加强了。”
海装局的同志高兴得很:“这个好这个好,就要这个,就要这个。”什么冷的热的,这个温…不是,这个冷热共架的才是好东西!
高振东却摇了摇头:“但是这种方式是有代价的,系统复杂,前期规划一定要做好,技术难度更大,而且对船的大小有要求,太小的船装不了几个坑,反而影响了火力密集度。”
蒲总点了点头,的确是有这么个问题。
海装局的同志也冷静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没代价的,如果说别的都还是不确定的话,那船体大小这个事情几乎是致命的,56型的基础上,就算是加宽了型宽,也弄不出多大条船来。
“那在新型驱逐舰上,高总你的建议是什么?”他冷静了一下,问高振东。
“我的建议,是先做冷发射保证有垂发可用,同时展开冷热共架的研究,热发射如果有余力也可以一起搞一搞作为储备技术。”高振东的话非常的务实。
“会不会对多弹种通用发射造成影响?”在新型驱逐舰上,海装局的同志就和6607改装的要求不同了,想要实现的东西比较多。这也是一种务实的想法。
高振东摇摇头:“冷发射的燃气发生器做到储运发射一体箱里,不会有影响的。”
“这么做的话,我们这边的压力倒是的确最小,而且技术难度和投入最低,同时又能保证可用性和先进性。”蒲总权衡了一下,越来越觉得高总工这个选择很妙,在技术上他是激进的,但是在实现规划上,他是偏保守,或者叫偏稳妥,总是按照一主一备的思路在考虑问题。
“冷发射的实现可能性很高吧?”海军的同志问道。
蒲总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