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这样?”他们说:“学也学得,修也修得,就是悟不得,出不得!”镜水问:“为何会如此?”他们说他们也不晓得缘由!
这时镜水心里一沉,他突然明白了:这些人他们一直走的是有我修真的老路,修得框架越修越窄,越修私心越大,越修寿者相越足,直到最后走不动了。
最后镜水说:“你们是坐得还是走得?”于是那些人点点头,跟在了他们的后面。
(二)天地之中
然后,镜水一行人就来到了“天地之中”,位于洛阳东南边的登封市告成镇周公庙。至于这里为什么是天地之中,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定鼎中原。
相传,大禹在洛阳洛宁县境内的洛河中得到神龟背驮的《洛书》,依此劈开三门(神门、人门、鬼门),疏龙门之水东流入海,治水成功。他受禅让建立了夏朝,遂划天下为九州。接着他又搜集九州之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作为王权的象征。到了商周时九鼎就像后来的玉玺一样,成为传国之宝。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鼎。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穷兵黩武。周武王在洛阳孟津会盟后,举兵讨伐,灭了商朝。灭商后,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把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称宗周)。
谁知那九尊大鼎个个像小铜山,既难搬又难运。武王组织了大批人马,据传一尊鼎就动用了八九万人,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阳。
当他们准备再向西拉时,不管用什么办法,大鼎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武王闻知此事,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夏朝国都在洛阳,洛阳又位于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国都迁到洛阳不成?如果是这样,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阳吧。”不料正当武王准备举行安放九鼎的典礼时,却不幸病故了。
之后,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了位,在周公旦辅佐和帮助下,在太庙里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殿。他选择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取得了天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定鼎洛阳”的功劳,就兴建了一座殿宇辉煌的周公庙,庙里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
但是,当镜水一行人当天赶到周公庙时,已将近傍晚,庙门已关,庙中已然空无一人。当时任凭他们怎么呼唤也不见半个人影。当时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