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却有了几分焦灼。
胡大福低着头没看见,他老婆却察觉了,连忙道:“夫人,这树不比鸡鸭,今年栽了,明年便是能结些果子,却也不会太多,总要到后年才能旺相起来。”
许杏知道她说得有理,深吸口气,道:“你说得是,先去办吧。对了,山后那一片,可是还荒着?种棉花可行?”
胡大福夫妻对视一眼,都觉得许杏今日有些不同。胡大福的头垂得更低了:“夫人,种棉花可行,只是如今天冷了,小人已经做主,种了五六十亩地的红薯,想着那东西耐寒耐旱,能收多少是多少,不如等明年春上收了红薯再种棉花,到明年秋里也能收一茬。”
“如此也好。”许杏同意了,“另外也可以在村里收购鸡蛋鸭蛋,只要新鲜,都按村里的价钱就好,我需要多出货。实在不行就再买两架骡车,雇两个人专门送货也使得。”
胡大福就有些拿不准:“夫人,正阳街那里怕是放不下那许多。”
许杏摆手:“你们先去准备就是,我打算再开间酒楼,到时候送到酒楼就是。”
胡大福恍然大悟:“那,那是自然的。”
回去的路上,胡大福还在纠结:“你说夫人要开酒楼,要这些鸡鸭是应当的,怎么还要棉花呢?”
“你管这些做甚?夫人让种就种呗,棉花又不是害人的东西。”他老婆却不甚在意,“你不是成日觉得来回衙门怵得慌,就愿意种地吗?好好种就是了。夫人抬举咱们儿女,咱们就得把那山弄好喽!今儿我瞧着夫人像是遇上事儿了,很着急用银子似的。”
很着急用银子的许杏很快就拿到了她想要的信息。
郑氏一族自前朝发迹,经营数代,已然是个中等规模的世家了。郑淑妃这一支是主支嫡脉,先郑太后那一支虽也是嫡系,却略远了一层,还是出了郑太后之后才被族里重视的。郑大人是郑太后的亲侄子,和淑妃却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妹关系,当然,朝堂和内宫中,他们是郑氏一族地位最高的两个人,“兄妹之情”也就因为共同的家族利益而亲密起来。
除去祖籍那里的祖产,郑府在京城的产业十分繁杂。他们名下的商铺有三间酒楼、一家药铺、一间书局、两处布庄、两家粮铺和一家银楼、一家钱庄。除了占去半条街的府邸之外,他们还有二十余处房产、铺面放出去收租。城外又有温泉庄子一个,田庄五处,田产八百亩。这些也仅仅是府里公中和郑夫人陪嫁的产业,她的几个儿媳的陪嫁没算在内。
袁管家道:“他们这些铺子里头,除了书局似乎利润不大,其余的都十分兴隆,日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