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宅子就交给袁管家负责,由他和曲牙人打交道,许杏只管收银子;城南的地由同贵打理,除了八十亩地的中等田,许杏又在这个村子的边上买了两亩荒地,现在正在盖房子、打石磨,筹备粉条作坊和磨坊,修好之后秋天就正式开工了;西山上交给胡大福两口子,现在正在山下村里雇人清杂草修围栏,还在山脚处盖房子修酒庄、造纸工坊和干果、鸭蛋加工作坊,这些完工之后就专门负责种植养殖,作坊全都归同贵管理。
这么一来,最省心的倒是正阳街的铺子了,什么都不用动,每个月让掌柜的来交银子对账就好。
种植水果什么的需要顺应天时,如今已经是六月盛夏,并不合适,而且山没清理出来之前也没法做,许杏把所有的事情吩咐完,也就只能等着慢慢来了。不过这并不耽误她继续往这些产业里投资,没办法,盖作坊、招工都得花成本呢,前前后后的又投入了一千多两才算是办完。
“这一季的夏粮租子并山上砍的那几棵大树都卖了,得了有几十两,再加上房租和铺子里的利钱,一共是二百四十六两,这样,夫人您净贴进去了一千两。”时间就在这忙忙碌碌中走到了八月,各项工程都完工了,黑了好几度的同贵来跟许杏对总账。
许杏摇头苦笑:“好么,我置办了产业,原来是让我自己往里头扔钱的。”
“您扔钱的地方可不止这里,过了中秋节,侯府的大姑娘就要出阁了,您和欣姐儿都得去添妆呢。”同喜在旁边提醒她。
许杏拍了拍额头,佯装严肃的对同贵道:“你可听见了?赶紧的,把该开的开起来,夫人等着用银子呢!”
话虽这么说,酒庄虽然修好了,却是开不起来的,因为没有葡萄,而且不光今年,只怕连明年都开不起来,反倒是鸭蛋鸡蛋这些已经开始有些收获了,造纸工坊那里也可以开工了。
芦苇这东西生命力算是比较旺盛的,至少在许杏的湖里生长良好,造纸的原料倒是不缺。有了在临川时候做竹纸的经验,同贵上手也很快,在第一批腌制好的咸鸭蛋和松花蛋上市的时候,许记的纸也造出来了。
“这个纸比竹纸加工起来要容易些,虽算不上很好的纸,但也好用,而且我觉得比竹纸还是要好些,寻常人家写字用足够了。”同贵拿了样品来给许杏看。
许杏很高兴:“嗯,你说得对,咱们就做普通百姓的生意,别看价钱不算很贵,可是量大啊!这里毕竟是京城,大部分人家都识字,也会送孩子读几年书,书肆、文墨铺子也多,不愁卖。”
红薯作坊是准备等到过了中秋、红薯收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