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安龙县的百姓们算是整体比较富裕的,新来的县令大人也不错,可总是觉得比不上原来的小范大人;再比如说,洪河县的大姑娘小丫头,个个都忙着侍弄加工花木,可心里不知道比原来踏实多少,不用再像姐姐、姑母们那样被卖到脏地方生不如死了,凭着双手吃饭活着,已经是做梦都想要的福分;至于安岳县的药农呢,不用豁出命去进山采药也能卖药材挣钱了,就算卖得便宜些,可架不住它数量多呐,自己勤快些,多种,种的药材品相好,一样能养家糊口啊……
经济初步有了发展,长青又搞起了安龙时的老项目——筑桥修路。不是只有安龙一个县的百姓被困在青沙江对面的,景江也有不少山民长年不下山,长青就分派了银子,在景江也修了一座石桥。
景江县令也是个做实事的人,虽然比长青年长不少,可是在江泉酒大获成功之后,就时常与长青联系,讨教让百姓致富之法,现在得了长青的命令,县衙里也筹集了些银两,把桥顺顺当当的修了起来。
但是在推广识字教育方面,长青就没那么顺利了。读书是烧钱的事情,校舍、书本、文具、先生,哪一样都需要银子,府衙里拨不出那么多,老百姓又掏不起。而且刚刚能吃上一口饭的穷苦人家,谁愿意让半大的孩子不帮着家里干活还去读书?从根上说,就没有这个意愿。
银子所限,当初安龙县的经验无法复制,最后也不过是每个县自主选地方,多盖几所学堂罢了。府衙提供一定的资金,再给每个学堂配备十套启蒙书籍,仅此而已。
然而就是这样,也给了许多人机会,让他们得以学到一点点足以改变命运的东西,这就是后话了。
第135章 临川赴任
新任的知府是年后到任的,跟长青的关系不好不坏,各项日常事务也是按部就班,既不多么激进有作为,也算不上十分敷衍。只是因为他格外喜好杯中之物,跟同样十分沉迷此道的叶学政倒是颇有共同语言,私交也很快就密切起来。
对此,长青并不十分在意,表现出了超过他年龄的淡定平和。每日他都是按时上衙,有需要的时候就去四下县里看看,若公事不紧急,他就按时下衙回家陪伴牙牙学语的小女儿,日子过得甚为平稳。
他的调令是七月里到的,这次却有些急,让他八月底前就要上任。
“临川府同知?正五品?”对于长青的升官速度,许杏都有点不敢相信了,“你现在是正六品,一下子就升正五品?连升两级吗?”
“临川府是大府,官员品级要比南龙府高些,咱们这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