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金氏,准备收新粮食。
这几日天气暖和得很快,已经没人再穿夹衣了,许杏没法子,又在镇上扯了一身棉布,拿回去让范氏给做身单衣。
因为长青说了,暂时不要她的银子,现在她手里已经有一两半多了,她打算稍微休息几日,再去买两个瓷坛子,把最后的这批红薯渣酒卖掉之后,在村里收红薯做加工。
长青完全不干涉她这些计划,许杏说,他就饶有兴味的听着,却不指手画脚。
范家的伙食好了不少,主要是菜园里种的菜开始能吃了。许杏已经适应了没有肉没有油只有粗粮和咸菜的生活,但是能吃到新鲜蔬菜,她还是觉得身体舒服多了。
其实也不是没见过荤腥,范守业回来的那几日,家里也杀了鸡炖了鱼,还买了肉包了饺子,只是许杏除了几个饺子之外根本就没沾到肉的边儿。
只要有银子,这些都会有的,寄人篱下的许杏并不争这一点儿。不加工红薯的时候,她不是上山捡柴就是和赵氏一起去地里干活。相较而言,她更喜欢去山上,实在是跟赵氏聊不到一起。
春日的天气更暖和了,冬天需要一个月才发酵好的酒,现在只需要二十天就可以了。许杏把最后的这些酒蒸馏完毕,先彻底清理了那三只粗瓷坛子,还给家里。
“范大哥,明天卖了酒,我想再去买两个坛子回来,往后我就不用使家里的了。”许杏跟长青商量。
“行,明天和你同去。”长青收拾着桌上的笔纸,同意了。
最后二十多斤酒卖了,刘老板道:“往后天儿热了,你淀粉多给我送些,凉粉卖得多。”
许杏自然是应了,又问:“那粉条呢?”
刘老板道:“你这粉条做得倒好,挺出数的,用不多。”
“那您要不要试试酸辣粉?”许杏忙问,“就是像煮面条一般的煮,然后撒上辣子、醋、酱油、香油这些佐料,或者配上些酱菜,都行,粉条口感跟面条又不一样,吃着很好的!”
刘老板想了想,道:“我跟我家大师傅合计合计,下回你来就还是要淀粉和酒吧。”
许杏也不勉强,告辞离开。
家里还有不少酒曲,许杏就没去杂货栈,推着手推车直接去学堂等长青。今天长青出来得也挺早,俩人便按照之前商量的,先去了东岳村,买了两只和上次差不多大小的瓷坛子。
“我已经试过了,一个坛子能装九十斤左右的料,四个坛子轮换着来,能保证比较稳定的产出了。”许杏一边走一边说,“刘老板那边的酒要是能供够,我就再往杂货栈供一些,自己就不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