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否天性若此,不然何以养成这全国欠幽默的读者?
答:欠幽默读者之养成,排场一点,可以说是端赖于礼教霑化之方,浅显一点,应说是当归功于那些威仪棣棣道学先生的板面孔。板面孔之文学即不幽默之文学,二而一,一而二也。其实面孔愈板愈靠不住,愈近于不通秀才之嫌疑。以当代通人论之,章氏梁氏只有一个牢骚气,或蔼然可亲之貌,何尝板其面乎?(或问amp;quot;板其面乎amp;quot;之笔法何自而来?曰,比喻于西洋文之out-herodherod,out-zolazola及中国古文之amp;quot;人其人amp;quot;,amp;quot;庐其居。amp;quot;)
(6)问:阁下谈的是幽默,何以突如其来的攻击板面孔?
答:这正是问题中心。板面孔一日不去,幽默的文家一日不能发达,而诸位板面孔先生一日不能不藏藏躲躲的看三河县老妈一类的笑话,或赋痰迷诗。中国人天性富于幽默,这是我一再说过的,其所以不敢运用幽默之风趣于高谈学理书中及大主笔社论中,只是舍不得这副极面孔而已。其实说来也是顽固的很。面孔固然不必太板,也不必过于鄙俗不文;我们不必讲玄奥(什么主义,什么观,什么派)的高明话,然而又何必讲不自重的三河县老妈的笑话?若以为扯下板面孔来便失了身格的尊严,那是一种顽固不堪的谬见。大家诚诚实实,嘻嘻哈哈的谈谈学理多好,又何所用于板面孔?故正经说,非易板面孔的人生观以幽默的人生观,则幽默文学不能实现;反而言之,一个人有了幽默的人生观,要叫他戴上板面孔做翼道,辅道,明道的老夫子,就是打死他,也做不来的。
(7)问:幽默的人生观可得而闻否?
答:可。幽默的人生观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幽默看见人家假冒就笑。所以不管你三千条的曲礼,十三部的经书,及全营的板面孔皇帝忠臣,板面孔严父孝子,板面孔贤师弟子一大堆人的袒护,推护,掩护,维护礼教,也敌不过幽默之哈哈一笑。只要他看穿了你的人生观是假冒的,哈哈一笑,你便无法可想。所以幽默的人生观谓之真实的,以与假冒的相对。(或较新鲜一点,用amp;quot;写实的amp;quot;realisticviewoflife也可以。)还有宽容与同情二字尚须说明,张敞为妻画眉一段故事,amp;quot;上问之,对曰,臣闻之,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amp;quot;句后,书上尚说:amp;qu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