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寡欲,我们也来清心寡欲;他们明心见性,我们也来明心见性;(amp;quot;见性amp;quot;二字本是禅宗amp;quot;直指本心见性成佛amp;quot;之语。)他们内视看看自己肚脐眼想我们未出生以前气象,我们也来看看amp;quot;喜怒未发时气象amp;quot;。由是不禅定,也已半禅定了。颜习斋所谓amp;quot;静坐内视论性谈天而国亡amp;quot;。就使东晋之亡,亡于清谈,南宋之亡,理学独能辞其咎吗?amp;quot;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amp;quot;,心已明了,性已见了,于国家何补?
向来儒家,就是儒。至少我少时所看见的村学究,没有一个不是畏首畏尾,踧踖不安,嗫嚅耳语,正襟危坐之辈。那里知道他们是为要明心见性,amp;quot;戒慎恐惧amp;quot;、amp;quot;常惺惺amp;quot;,为程朱所教来的?若说这些踧踖不安,嗫嚅喔咿,说话吞吞吐吐,一生不曾看过张口大笑一回的老儒生是孔门的真弟子,我心里就不服。不必说不会踢足球,不会游泳,就是以六艺而论,射箭、骑马都不敢来。是孔子之所长,乃彼辈之所短,孔子之所短,乃彼辈之所长。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可见孔子有钓鱼射箭的相当本领。至于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阳明山公园,风乎草上路上,唱歌归来,更是孔门中人所不敢为而不屑为的鄙事了。最近澳洲首相虽然浮海而亡,然而他是动的,非静的,这力量哪里来的?也不见得是他们得天独厚,还是教养的不同吧。
大概宋儒理障,曲解儒道有三:
一、格物致知,转入穷理读书。这本来不能完全怪他们。以今科学眼光,自然不能不说他们格物不得其门而入,是全盘失败的。大学格物致知第五章已亡,朱子窃程子之意以补之,补的不好。本来知至而后意诚,在我看接不起来,知是外物之知,意是内心修养,范畴不同,不易联系,(不能说地球绕日意就诚,日绕地球意就不诚)。那时大家都以amp;quot;万物皆备于我amp;quot;,万物之理相同,给他硬联起来。也不仅是程朱而已,陆象山也是这个想法。但是朱子解为穷理,而穷理只在读圣贤书,由是格物变为读圣贤书,物也可不格了。说格而未尝格,在当时实在是无可奈何的解释,由是朱子之学,重学问,重工夫,也算是很负责,比起空谈心性,当下承当一派,也很可取。李二曲说:amp;quot;晦庵之后,堕于支离葛藤,故阳明出而救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