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遣人斥他们,他们难道就会从此改过自新吗?”刘彻没有计较卫青对自己做法的质疑。
只是既然卫青问了,他就要和卫青讲明白:“至于搜集证据什么的, 有没有证据根本不重要,有证据他们也不会认罪,顶多推出一个替罪羊, 不过是白费功夫。朕如果想废了他们,直接发兵去取他们性命就好了。”
见卫青似乎品出了一丝自己的意思,刘彻也就不仔细自己解释了,而是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卫青。
卫青皱起眉,不甚熟练地琢磨起刘彻的心思。
刘彻既然明知道一切却不废赵信,那必然是因为赵信对他还有用处。
实际刘彻招降赵信这样的匈奴兵,用他们的战力不过是附加品,更多是为了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战术发挥出来。
而做到这一战术的代价,仅仅只是一片可让匈奴人放牧的草场罢了。
匈奴军队本就是许多小部落为生存而聚拢在一起的力量,之所以不投靠大汉,更多也是因为异族不信任的原因。
然而自从龙城被汉军捣入,匈奴势力内部就在动荡了。
对他们自己必胜的心已经不存,自然就会考量着投降入汉。
而如赵信这样的降将所率部落在大汉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是匈奴人最好的参考了。
想到这一层,卫青大约也明白刘彻对他们的容忍并非出自刘彻的本意,只是心理上的博弈战术。
毕竟想要彻底打败匈奴,光从军事上消灭确实是很难做到的,即便能,也需大损汉国的元气。
因为面对没有退路的灭族之祸,匈奴人必然会与大汉死战。
但是一旦给他们一条退路,让他们知道归服生活不会变差反而会变好,事情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只是卫青仍有些不甘心,草场或是功名什么的,予匈奴人交换他们的归降也就算了,让他身为汉将完全无视他们私底下对汉民犯罪实在是做不到。
“朕知道你在想什么。”刘彻自为自沏了一杯茶,眼也不抬地道:“乖顺的匈奴人也就罢了,如赵信这种小人朕也看不过去。明面上的问罪不合适,你如今预备将他们拉去大战最前的做法就很好。”
为大汉出战是招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