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接受关于裂隙战争的庞杂信息,发动工业联盟内外的人们一同为第二次裂隙战争做准备,就是他们这些媒体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
这当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他们责无旁贷。
而赫曼不同于其他记者和撰稿人的是,他参与这些工作的同时不仅不能停止自己手上关于北方建设的议题,而且要将它们做得更为突出。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如此重大的危机,北域的改革范式才有其代表性价值。
即使工业联盟必然也无可取代地要承担起领导第二次裂隙战争的责任,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必须被组织起来——而不论从联盟对外战争的经验,还是记者和外事人员的工作经历来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组织性及团结性都有很大的问题。一般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治理体系既缺乏人口,又难筹资源,几乎不可能在仅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有效的防御和反击。
联盟必须给予他们应有的援助,和协助他们改进这些问题,首要就是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渠道。
在这一点上,联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条将中洲东西两侧联系起来的信道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证实了其可靠,联盟外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仅凭推论也知道联盟自有其特殊且高效的通讯手段,若说他们不想要这样的技术,那当然是假的,但至今还未有人正式提出过相关要求。
究其原因,一是联盟发展的速度过于惊人,即使他们自认这样的速度是合理的,实际除了同样处在剧烈转变之中的联合王国,外部世界仍在接受这样一个“怪物”的过程之中,在他们探索出如何应对这个处处邪异的国家的方法之前,已经由于联盟的商品和文化冲击失去了主动权;其二则是联盟的商品和文化的双重冲击,已经让他们意识到了联盟的真正威胁所在,进而认识到如果使用了同样的技术,将己身并入联盟的通讯网络,就再也不可能抗拒工业联盟业已成熟的精神入侵——这一点已经在多次论战中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
“旧世界”的国家对工业联盟既感到恐惧,又深受其吸引。即使联盟从未做过主动压迫弱小国家的行为,它的存在就像巨型天体,会令周围的环境都不由自主地向之扭曲。
贵族和教会一边难以抵挡地大量使用让他们生活更舒适和优越的工业品,一边看着国家和领地的秩序,以及人民的品德一日日地“败坏下去”。即使严防死守,每年还是有许多人不顾艰险地逃离家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