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会儿,想起晚上的更新,慢吞吞的趿着鞋回自己房间,打开电脑。
《年底骗子冲业绩,起底网络贷款乱象,你不知道的事情成千上万的人正在上当受骗》
把标题写上,苏子芸干劲儿就上来了,她没签过购机贷款合同,但她北漂的时候签过长租公寓合同,合租室友专业吃瘪转行学c语言报班也贷过款,想来这种合同背后的逻辑应该是相同的。
打出零利息的旗号作为噱头来吸引消费者入坑,但没了利息还有手续费、保险费、担保费,换个名头,巧立名目,收的比利息还狠,就和吹嘘无糖的饮料一样,说自己饮料里没有一丝蔗糖,但其实加了一吨的果糖,比蔗糖还不健康。
其次,商家与指定金融贷款公司之间有利益往来,使用的不是制式合同,没有制约商家的条款,法律效力不明确,消费者处于明显的弱势。消费者想着只要把利息挣回来就行,但没想到商家图的是他的本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