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六爷’这话,老者当即不出声了,证明‘六爷’此言没错,恰恰也就是这样,他们才会陷入如今十分尴尬的境地。
“好一个纂风镇,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收取商税,却无人敢置一词,反而引得大商小商蜂拥而至,真是好大的本事!”六爷冷笑道。
第144章
可不是好大的本事!
这近一年的时间, 纂风镇可谓是大变样。
而其名声也在两浙一带大为流传,当然流传只限于在商人之间,却像沾了蜜的饼一样, 引得无数大商小商蜂拥而至。
不管你是手握商行其下无数货源的大商也好, 还是只能贩的几十匹布的行脚商也罢, 纂风镇来者不拒。
而且其收货价极高,远超市面上的价格,竟可高出三成不止。
须知这世上最多的不是商行商铺,而是行脚商, 他们把各地的特产货物, 带到其他相对来说稀缺这些物品的地方卖出去, 以此来获得利益, 而很多商行商铺的的前身其实都是行脚商慢慢做大而成。
他们是这世上最会趋利的那群人, 所以高出市价三成的利益, 足够驱动他们从各地蜂拥而至来到纂风镇了。
而纂风镇的名声也正是这些行脚商打出去的,以至于广为流传。
其实一开始荣祥号根本没注意到纂风镇, 荣祥号是出了大晋边界以外才会用的名号, 在大晋境内并不叫这个名字,而这个名号也少有人知晓。实际上组成荣祥号的势力极为复杂,既有海商, 也有巨贾,更有官宦世家, 他们统合了起来,组成了荣祥号。
在海上那种地方,龙蛇混杂, 各国的势力都有, 只有抱团才能生存, 才能让人忌惮,很显然统合荣祥号的那个人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有如今的荣祥号。
像他们这样屹立在一众商贾顶层的人,自然不会注意那些小小的、不起眼的行脚商,可恰恰是这样一群人,给他们带来了极为大的冲击。
说简单点,荣祥号其实也相当于二道商贩,他们通过各个渠道从大晋境内收购各类货物,然后通过手段,运送到六横岛去贩卖。这里面有负责收购货物的,有负责运送的,有负责贩卖的,有组织武装力量保护的,各司其职,是股极其庞大的势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